真有“大考不行”魔咒?心理医生谈:紧张未必是坏事
高考在即,从考前准备,到最后考生顺利录取入学,家长与孩子都会经历一场心理的较量。如何沉着应考?在心理医生看来,“大考不行”的魔咒可能根本不存在,而考生紧张也未必是坏事。医生,最后的冲刺阶段,考生“摆正态度,适度学习,正常作息”。
“有一部分考生,经常贬低自己心理素质差,说自己小考还行,大考就不行,很担心真的大考来了,摆脱不了这个怪圈或魔咒。其实,这种不利于自己的怪圈或者魔咒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。”
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、硕士生导师孙锦华医生说:“如果做一个全面的考试成绩分析,我们经常会发现,一些学生总结的规律是经不起分析和推敲的。即使以前有这个趋势,也只能说明你掌握的知识点并不怎么扎实,而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复习和准备,你已经拥有了创造有利规律的资本。”
还有的考生担心万一考前睡不好怎么办,感冒了怎么办,考场周围有噪音怎么办,万一透不过气,窗户没有全打开怎么办?对此,孙锦华医生说,其实,高考的考场准备,学校、家长的后勤准备,应该比平时的任何考试准备都要充分。考场上,万一的事情毕竟还是少,即使有些意外情况,考生也要随时调整心态,积极应战。无论遇到什么情况,只要对健康无大碍,还是要克服困难,沉着应战,到最后。往年有很多例子,考前发烧、肠炎等,头天挂吊瓶次日参加考试,身体和心理调整,沉着应对,照样能考出好成绩。
有些考生,担心自己到了考场会紧张,发挥不出最佳水平。在孙锦华医生看来,其实,每个人遇到考试,特别是大考时都会紧张,只是大家表现紧张的方式不一样罢了。“考试前的紧张未必一定是坏事。紧张使得大脑血流增快,保持脑部血液供应,紧张使得大脑保持高度。紧张、焦虑的情绪可能会让成绩意想不到的超常发挥,考试需要这种适度的‘紧张’。”
孙锦华医生说,考生在考试前、考试中,也可能会出现心率增快、手心发热,容易出汗、呼吸不够顺畅、总是想喝水、总是想去厕所小便的情况。这是一种性焦虑反应,是人的机体在面临大的应激性事件时,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后出现的生反应。面对应激时机体动员,还会出现,紧张、担心等心反应,这些身体上、心理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调动来帮助考生面对挑战。
“有的人紧张时他会超常发挥。这种超常发挥也是面对应激动员的结果。所以,这些应激性反应不一定是坏事,这时候保持适当的焦虑是需要的。” 孙锦华医生说,有研究发现,考前焦虑的人,准备考试更充分,容易考出成绩,而一点都不焦虑的考生,则成绩往往不理想。因此,适度的焦虑是个体满足自身需要,心理发展合理的、必然经历的情感过程。而对于那些过分焦虑的考生,则需要调整,通过深呼吸、转移注意力、需求老师家长帮助等方法,积极应对,调节自身状态,投入考试中。
高考前考生睡不好是很常见的现象。“高考成绩与考前睡眠差没有直接关系,主要还是和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关。”对于容易失眠的考生,孙锦华医生,睡眠尽量保持原有的规律,跟平时睡觉时间差不多。对睡眠的时间与睡眠质量要适度降低标准。次日起来,即使头天晚上睡不好,也不要过分担心,继续保持良好心态应对考试。
“失眠不是大问题,大脑不会因为一夜没有睡觉,就把学习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,考场上原来该会的知识点还是会。”医生,当因睡眠不好导致不太好,状态稍微差时,考生在考场上要想办法保持大脑,也可带湿巾或湿毛巾在考试中抽时间擦拭额头。(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)
男欢男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