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直击IEIC】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:当今大都市孩子特性分析及家庭教育观念
原标题:【直击IEIC】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:当今大都市孩子特性分析及家庭教育观念重构
陈默,高级心理咨询师,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,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
陈默: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是创新道上的领军人物。我们的孩子足够聪明,但我们的教育能不能跟上孩子呢?尤其是家庭教育,我们跟不上这么好的孩子,我们就要跟他们起冲突了。冲突是有阳性和阴性的,阳性的冲突是什么样子?在家庭里面吵闹。阴性的冲突,就是你看到一个没有动力的孩子。各位,我们的孩子现在有哪些特点?希望所有搞教育的人,所有的家长,你心里要有个数。我们的孩子现在很孤独。什么是孤独?内心的感受不为人所知,这个人就孤独了。内心的感受无法描述出来,这个人就孤独了。哪怕你在茫茫人海里,同样你会觉得很孤独。但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,未必能体会到孩子的孤独感。为什么他们很孤独?与生俱来孤独?是因为他们既不用想吃,也不用想穿。现在一个小孩四岁,小脑袋瓜里在想什么?隔壁王奶奶死了,人死了去哪里?我将来会不会死?这种问题,像我们这种人临死前都没有想过,但是我们的孩子四岁会坐在那里发呆。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,已经遇到两个这样的孩子,幼儿园的家长带来。说:“我家的孩子为什么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哭一场?”小朋友说:不知道,我就是要哭。我跟家长说,这就是莫名伤感、没有理由。什么造成的?是孤独,家长要理解孤独引发了这种莫名伤感。我们现在已经有这一类孩子,他读了高中以后。他跟你说:学校是一个解惑的地方。我的惑小学不能解,初中不能解,到了高中依然不能解。那我要在这个学校里干什么呢?各位老师、家长,我们自身要成长。我们成长了,才配得上现在的孩子呀。但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成长不够啊!
做现在孩子的家长,你要读书的,不然真配不上自己的孩子。这一条特点,我就告诉你,我们要如何跟我们的孩子共同去成长。还有一个特点,他们有非常重的情感负担。所有的孩子都知道“名牌大学”,名牌大学就这么几所,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?所以有些孩子到了初二以后他就搞明白了:我不可能你们的恩情,我将来是你们面前的那个罪人,你们的情我是还不了的。情还不了了,这个债还不了了,这个人就成老赖了。所以很多孩子到了初二以后,你就会看到,他的学习动力在消失。各位家长,我们如果要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,请你们一定要有观念的改变和成长。现在的家长观念一定不能是“养儿防老”。你跟你的孩子说过这种话吗?我们给你补课班用了多少钱,学钢琴用了多少钱,你现在这样不好好学习,你对得起谁?这一类话,就是养儿防老。
我们现在做家长、做老师的,观念要转变到,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,那是单边选择,单边选择就是无条件的。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,你爱他。爱他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好的学生,爱他是因为他是你们家的子孙后代。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你要更爱他。这才配得上做现在孩子的父母。不然你没有观念上的改变,你们这个家就是会有冲突的。我们现在的孩子,他们不功利。你叫他好好学习,可以这样说:你好学习,知识可以改变你的命运。他真的努力学习,是可以改变命运的。你要跟“00”后说这个话,有用吗?他会说:“我为什么要改变命运,我不要改变命运。”那你怎么能让“00后”学习呢,怎么能让“00后”往前进呢?其实很简单,只要做到让他安宁就可以了。因为他不功利,你只要让他安宁就可以。但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,就偏偏不让孩子安宁。以前我们治疗焦虑症都是治疗高中生、大学生,现在已经有小学生了。过来的小学生一看,手指甲都全部啃光了。
我们要配得上我们梦见包被偷的孩子,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是创育上跑在前沿的人。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证明,我们的孩子将来是创新道上的佼佼者。我们的孩子聪明,现在有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已经是没人教他了,他可以无师自通识汉字的,有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可以阅读了,阅读量已经很大。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会给到美育教育,虽然你这个美育教育是功利性的,还没有达到真正了解美育教育的旨是什么,但是你已经在进行美育教育了。有美术教育、音乐教育,孩子受过这样的教育,他的灵魂是的,是的,他的判断水平是高的,他们是善良的,是具有同情心的。但是我们的教育者,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未必达得到他们的境界。
各位,如果我没有见过你的孩子,我说你的孩子很善良,你一定同意。对不对?为什么?因为这是他们的共性特征。但是我们的教育者,想想看,我们的判断境界未必比被教育者的要高,这就可能是一个冲突源,希望我们所有搞教育的、搞创育的、搞国际教育的老师和家长,都要有这样的意识,才能够配得上我们现在的孩子。他们还有一个特征,希望我们家长能够了解一下,就是现在这个城市里的孩子现实感很弱。他们的现实实务都被家长了,这个现实实务被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?
一不怕死,二就怕苦。所以我们跟现在的孩子打交道,要有如履薄冰之感。他们不怕死,他们会怕苦的。现在一个初二的孩子,如果不好好上学,你跟他说:你不好好上学,将来讨饭都没有人要你。他会说:不可能的。你说:为什么不可能?他告诉你不可能,到那天我会去死的。所以各位,我们的家庭教育,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现实实务处理,我们现在几乎孩子什么事情都是家长替代,连他的思考、家长都要想控制替代。但是这些孩子在他们小的时候眼界是很开阔的,被你带出去的机会又是很多的。所以这个就是难免要产生冲突的地方,你又要控制他,你又给他眼界。希望家长能意识到,我们给孩子提供现实实务的这种处理机会实在太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