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足月新生儿有什么特点?
1.外形特点:出生体重超过2500克,身长超过47厘米,其皮肤红润,胎毛少,皮肤复盖胎脂,头发分条清晰,耳廓软骨发育良好、轮廓清楚;指趾甲长至或超过指趾端,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交错分开,乳房可摸到结节;男婴下降、有较多皱褶;女婴大完全遮盖小。
2.呼吸系统:真正的自主呼吸是在出生后才开始的。新生儿呼吸主要靠隔肌的升降,呈腹式呼吸;呼吸较浅表、节律不整,但频率较快,40-44次/分,以满足体内气体交换的需要。
①脐带的结扎;②肺血管阻力降低;③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。心率波动较大,约为140上下15次/分,血流主要分布于躯于、内脏,而四肢少。所以,四肢发凉、末梢易出现青紫,脾脏相对较大。某些新生儿生后1-2天心前区可闻及杂音,几天后消失,这可能与动脉导管未闭有关,不一定是先天性心脏病,应定期复查才能明确。
4.泌尿系统:新生儿出生时膀胱中已有少许尿液。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排尿,少数延迟至第二天才排尿,但如生后24小时不排尿,应引起注意;如生后48小时仍不排尿,应查找原因。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天由于摄入水分较少,而新生儿本身所需水分较多,所以,一开始尿量及排尿次数均较少,大约一周后尿量明显增多,满月前尿量增至250-450ml/日。
5.消化系统: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,肌层薄,能适应大量流质食物的消化吸收。吸吮及吞咽功能完善,协调良好,并能与呼吸同步进行。新生儿生后10-12小时内开始排出黑绿色胎粪,过3-4天转为过渡性大便,而推出软便。若出生后24小时未排便,应查找有无闭锁。新生儿胃呈横位,贲门括约肌发育不良,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,但胃容量小,故新生儿易溢乳。新生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较少,但能适应于消化的需要。
6.血液系统:新生儿出生时,血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数较多,红细胞约6x10^12/L,血红蛋白200-230g/L,白细胞15Xl0^9-20X10^9/L,不久逐渐下降。新生儿血容量的多少与脐带结扎的迟早有关,一般情况下为80ml/公斤体重,若推迟5分钟结扎脐带,可使血容量增加到120ml/公斤体重,同时也使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量增加。
7.免疫系统:由于免疫球蛋白IgG和丙种球蛋白可通过胎盘而传给胎儿,因此,新生儿对多种传染病有性免疫,但这种被动免疫抗体在出生后逐渐减少以至消失。新生儿性免疫及非诊免疫均不成熟,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及白细胞对真菌杀灭作用均较差,故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。因此,对新生儿的居室及新生儿的用具要清洁消毒,预防感染的发生。另外,新生儿还可从母乳中获得某些抗体。所以,应提倡母乳喂养。
8.代谢系统:新生儿代谢旺盛,其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0%,比其他年龄儿童为多,按体重计算,最低耗氧量比高。初生时产热能源主要来自糖代谢,但因糖储备不足,故生后头几天内机体越来越多地脂肪和少量蛋白质产热。
由于新生儿肌肉和许多其他组织细胞的数量比年长儿相对较少,故细胞内液的比例较细胞外液相对地少。初生数天内由于丢失较多的水分,因此,可发生生体重下降。由于肝脏酶系统发育未成熟,使得新生儿代谢某些化学物质有一定程度的困难,而容易发生某些疾病。
9.神经系统:新生儿脑体积相对较大,其重量占出生体重的10%-12%;但脑沟、脑回、神经鞘未完全形成,骨骼肌运动逐板发育不完善。所以,对下级中枢的能力较弱,俗出现不自主或不协调的动作。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完善的觅食、吸吮、吞咽、恶心、、拥抱,握持等生理反射,温度觉较灵敏,但嗅觉较弱、听觉迟钝。
10.体温调节: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,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,加之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,体表面积相对较大,体温易受界的影响而波动较大。因此,炎热季节新生儿的卧室应注意通风,并供给足够的水分,冬天要为新生儿保温、以防冻伤及硬肿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