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鳍豚疑现身长江芜湖段江面 专家:缺少确凿但可考虑建设区
日前,“三寻长江白鳍豚”民间考察活动在长江芜湖段进行。从考察队员反馈的信息中获悉,可能有一头白鳍豚幼豚生活在芜湖黑沙洲江段。该说法一经报道后,立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已功能性10年的白鳍豚又重出江湖了吗?近日,省农委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这个发现并不具有权威性。一业内专家则表示,虽然不确定是白鳍豚,但该水域江豚数量多而稳定,可以考虑建设区。
据悉,被誉为“水中的大熊猫”的白鳍豚,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,仅产于长江中下游。在20 世纪80 年代,由于种种原因,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。白鳍豚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动物,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。2007 年8 月8 日,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。
不过,5 月14 日,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(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)微博发布消息称,14 日早晨,绿发会白鳍豚科考队在长江芜湖段“中华白鳍豚地”,目击、拍摄、记录到两头疑似白鳍豚。有科考人员也告诉,他们3次发现、看到“白鳍豚”拱形越出水面并露出鳍背的情景。功能性已经10年的白鳍豚重现长江的消息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事实上,在去年10月4日,这片水域同样发现了疑似白鳍豚的踪迹。当时,由、安徽等地的20名志愿者组成的考察队,乘坐4艘渔船分两寻找白鳍豚。考察队进入到芜湖市鸠江区黑沙洲洲头辅航道1000米时,2号船上的考察队员首先发现左前方两三百米处有一头长着尖嘴、灰白色的动物跃出水面,疑似白鳍豚。考察队立刻停船,并放下声呐探测仪,希望能够记录下白鳍豚发出的回声定位信号。
可惜的是,当时没人能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瞬间。科考队将这一情况给了中科院武汉水生所,科研人员随后对声呐探测仪的数据进行分析,但没有办法确认就是白鳍豚。
连续两次在同一水域发现疑似“长江”,这是不是意味着白鳍豚尚存在于长江之中?对于“白鳍豚重出江湖”一说,专家告诉记者,这种指认会存在误差,现在并没有确凿证明就是白鳍豚,因此并不具备权威性。“没有影像资料,没法研究。”专家称,希望先扎实研究,掌握确凿后再向公布,以免。
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白鳍豚功能性有两层含义,一是指白鳍豚这个曾经处于长江生态系统能量顶端、食物链末端的大型动物,已经失去了在长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;另一个含义则是已经繁衍后代的能力。也就是说,即使在野外发现零星个体,也不足为奇,不会改变其“功能性”的现状。
事实上,芜湖黑沙洲水域自然非常好,水深而且不通航,江面还很宽阔,非常适合豚类,因此江豚数量多,而且稳定。专家可以将这片区域建成区,为江豚等水生生物提供更好的。
中国绿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、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公益公募基金会,于1985年成立,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事业。
为了寻找并拍到确凿的影像,中国绿发会“2017白鳍豚科学家寻证”项目现已正式启动,公开面向全社会邀请摄影爱好者、环保志愿者、渔民、学生、专家等共同守望和寻觅长江白鳍豚的踪迹。“为找到它,我们愿意为首位拍到并被科学界认可的朋友提供10万元励金。我们相信,每一位参与者,都是一位科学家。”中国绿发会在其发布的文件里说。
任何个人或团队均可参加此次拍摄,但需要注意的是,影像必须是今年5月起最新拍摄。经相关领域的专家验证其科学性、真实性之后,无论是视频或照片,首位拍到并及时提供资料的拍摄者,将可获得由中国绿发会提供的10万元(税前)金。中国绿发会提醒大家注意:
3、照片、视频等,务必能体现拍摄时间、拍摄地点等相关信息,必须确保真实有效。》》》推荐阅读:我国启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区全面禁捕
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.0级地震,震源深度20千米,据网 ...[详情]
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