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休闲假日亮丽的风景线
“两节”期间,记者走访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剧场等文化场所,与汹涌的人潮不期而遇。文化休闲,正在成为假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10月2日南京阴雨绵绵,南京博物院里“伞花”朵朵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几天的游客人数是往日的几倍,“如果天气好的话,游客还会更多。”
记者走进南博艺术馆,发现各个展厅果然比往日热闹许多,游客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,时有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啧啧赞叹。在傅抱石作品前,几位家长就着《杜牧〈山行〉诗意》《松下问童子》考起了孩子的古诗。一位游客告诉记者,在南京转乘飞机的他,特意挑了南博这个以为人少的地方打发时间,没想到还是“误入人流深处”,“不过来了也挺好,南博这么多宝贝,真是让我大开眼界。”
南博史上最贵的“青藤白阳”书画展,雨天是否“知音稀”?截至下午3:40,当天进入该展厅的游客已经达到了168位,比往常晴好的日子还要多。记者了解到,不少游客都是趁着国庆假期慕名而来。带着学生前来观摩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也对“青藤白阳”赞不绝口:“即使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士,也很难一下子看到规格如此之高、藏品数量如此之多的画展。这次来南京,真是不虚此行!”
女画家潘玉良、岭南画派、徐悲鸿学生其香……江苏美术馆精心策划的一系列高质量的书画展,给节庆气氛浓厚的假日增添了几分宁谧的气息。一位福建来的游客临走前特意留了一个上午到这里来,“在这儿走一走,心灵也许多。”一位从上海赶来的大学美术老师,站在潘玉良的油画前久久不愿离去,她告诉记者,这次来南京不看名胜古迹,就为了两场展览:一场是江苏美术馆的潘玉良展,还有一场是南博的“青藤白阳”。除了外地游客,也有趁着假期带孩子过来的南京市民:“国庆期间去哪儿人都多,就想着带孩子来美术馆熏陶熏陶,希望对她学习绘画有所帮助。”
东侧的六朝博物馆,比起美术馆更热闹许多。对着展台里的瓦当、木屐、陶俑等六朝物事,许多小朋友了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模式:为什么古人不论男女都穿着裙子?为什么这些动物的骨头能保存下来?这些木屐要怎么穿?采访过程中记者还邂逅了好几位大学生。一位老家在西安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表示,六朝风物之绮丽,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:“从这些器皿、食单、用具上能看出,六朝人过日子非常讲究,有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,这和我在西安的博物馆看到的情形,有很大不同。”
南京文化艺术节、锡剧联盟展演、维也纳童声合唱团……“两节”期间,各项文艺演出“扎堆”南京,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节日生活。
9月30日晚,南京文化艺术中心,杂技舞台剧《渡江侦察记》上演,场内座无虚席。除了中老年观众外,还有不少“90后”甚至“00后”加入了观众大军。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,这次过节她不准备回家,打算在南京的各个剧场转一转,多看几场好戏。“这出《渡江侦察记》彻底了我对杂技的印象!原来杂技不只是炫技。”在现场的一位大学老师也对这出剧赞不绝口:“在国庆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青年学生更应该来看看这部剧,理解了‘钟山风雨起苍黄’,也就理解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地来之不易!”
平日里只在周末举办演出的南博非遗小剧场,“两节”期间每晚好戏连台,省演艺集团锡剧团联合地方院团,一连7天奉上锡剧经典剧目展演。10月1日季春艳专场,记者提前一天购票,只剩下寥寥几个座位。与戏迷们交谈时得知,他们中的不少人买了一排票,打算趁假期好好过一把戏瘾。“我从小就听戏,听了几十年!”一位常州老戏迷对记者说。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从各种渠道收集的演出信息,逢好戏必观看,“多亏党的政策好,市民看戏补贴,票价这么优惠,喜欢看戏的人才会越来越多。” 本报见习记者 冯圆芳
号外号外,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!行政命令有多强,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,是你就60秒!
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