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州落实水域安全管控责任 防溺水常识需人人掌握
炎炎夏日,戏水消暑,是人之本性。但是,如果缺乏安全常识和安全防护,可能会引发溺水事故,给家人带来不可磨灭的创伤。多年来,学生溺亡事故屡见报端,令人扼腕叹息。如何防范和遏制此类事故、如遇溺水如何科学施救等问题,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。
落实水域安全管控责任,对全市所有水域进行排查登记
江海河流、湖泊池塘、水库水洼等水域均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。因此,加强水域的安全管控,才是遏制和防范溺水事故发生的根治之策。
6月28日,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建立全市预防学生溺水事故长效机制的通知》,进一步明确厘清了10个县(区)政府(管委会)和11个政府职能部门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中的工作职责;并在全市开展了水域安全管理基础信息的摸排统计工作,对全市所有水域的位置范围、主体责任人和主体单位、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人、监管措施等进行排查登记。
各县区也将督促各责任主体单位设立防护设施,设置警示标志牌,落实管理职责;督促乡镇政府(街道办)和村(居、社区)委会对学校周边及学生上下学途中以及村庄周围的河道、水库、池塘、水坑等进行全面排查,要在河道、水库、坑塘等危险、重点水域设立防溺水警示牌,并确保不漏任何一处水域。
安全常识教育,通过学校辐射到每位学生
近年来,我市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,来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警惕性和自觉性。通过校园网、校园广播、宣传栏、班会等载体以及校园QQ群、班级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,开展安全知识专题教育活动,宣传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,落实教育部防溺水工作“六不准”(不准私自下水游泳,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,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,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,不准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,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)要求。
同时,拓展安全课程网络教学方式,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安全教育优质资源进行网络教学。截至7月初,全市已有713所学校开展安全课程,9959名教师参与授课,399984名学生参与学习。此外,我市也在积极创新安全技能培训模式。自2014年以来,市教育局引进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模式,让学生在充气水垫模拟逃生、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等科目的学习中,掌握科学的、基础的自救互救技能。
“市、县教育行政部门,教育局与学校、幼儿园之间都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。同时,学校、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也签订了责任书,告知学生及其家长应注意的安全防范事项,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学生离校期间的监护人职责,确保学生安全。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科学的、基础的预防溺水常识,人人都得掌握
学会科学的游泳技能,是预防溺水的根本之举。近年来,我市陆续建设了一批游泳场馆,并在假期举办游泳培训班。学生和家长到正规的游泳场所学习游泳技能,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假期安排方式。
同时,学生也应掌握基本的预防溺水安全常识。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,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欢笑,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后悔与遗憾。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。如果太饱、太饿或过度疲劳时,都不要游泳。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,然后再跳入水中。万一不幸遇上溺水事件,溺水者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。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,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,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,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,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,帮助抽筋腿伸直。
对于溺水者,除了积极自救外,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。若溺水者口鼻中有淤泥、杂草和呕吐物,首先应清除,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;溺水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,救护者可一腿跪着,另一腿屈膝,将溺水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,一手扶溺水者的头,将他的嘴向下,另一手压在背部,使水排出。若是溺水者已昏迷,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,做完上述处理外,要进行人工呼吸。可使溺者仰卧,救护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,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,吸一口气,然后用嘴对着溺水者的嘴将气吹入。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,并用手按压溺水者的胸部,帮助溺水者呼气。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,每分钟约做14—20次。
(记者葛肇敏实习生郭凤仪通讯员朱雷报道)
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