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冬后鱼池的管理及常见鱼病防治方法

越冬后的鱼池,水温逐渐上升,鱼池中的各种有害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,其中也包括一些对鱼有害的病原生物。同时,由于越冬后鱼的体质下降,极易感染鱼病,而比时鱼吃食量少甚至完全不摄食,治疗相当困难,处理不当会引起鱼大量死亡,造成极大经济损失,因此需要加强越冬后鱼池管理。
1.鱼体质的下降由于在冬季鱼长期不摄食,靠消耗自身的营养来维持生命,整个冬季就是一个消耗期,一般越冬后鱼的体重比越冬前下降15%~20%。这时鱼的体质很弱,极易被病原侵害。特别是越冬前投喂低质饲料的鱼,在漫长的冬季消耗中更容易出现体质下降,抵抗力差的情况。
2.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随着水温的升高,各种病原生物及其孢子、休眠卵等开始萌发繁衍,使水体中病原的数量迅速增加。
3.水质的变化在冬春季节交替时,天气不稳定,鱼池中的各种理化性质包括水温、溶解气体、酸碱度等变化很快。这些理化性质的变化即使是在鱼的安全范围以内,但因其变化太过剧烈,也会引发鱼病。
4.底质恶化由于冰雪封盖,水体不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;水温低,光线不足,浮游生物量减少,使水体内的溶解氧处于较低的水平。而鱼类、浮游生物、细菌、有机碎屑等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,所以,冬天的鱼池一般处于低氧状态。同时,底泥中的各种生物的作用,使硫化氢、甲烷等有害气体不断蓄积,导致底质恶化。
1.水霉病主要在水温13度~18度时发生,鱼受伤后极易感染,常发生在受网拉伤或冻伤的鱼池,可用超碘+硫醚沙星对水体进行消毒。
2.竖鳞病鱼体鳞片竖立,鳞囊内有积水。竖鳞病的积水里有大量病菌,竖鳞病死亡率高达50%,可用超碘全池泼洒。
3.赤皮病鱼体表有一个或多个出血发红、鳞片脱落、病灶,发病原因除因鱼体受伤而导致外,还有鱼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