莞商是一群什么样的人_金羊网新1440许阁音译闻
很多人听过粤商、晋商、徽商、浙商、闽商这些响当当的商帮名称,有谁听过莞商?有谁谈论过莞商?少之又少。
实事求是地讲,中国之前,鲜有“莞商”之说,甚至连东莞本地人也无法给读者一个“莞商”的确切定义。孩子早就生了,但一直还未命名。
2014年,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炜曾指导11名大学生对身份地位各异的东莞人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调查,并与逾百位对象“保持了最大的民间立场”,以探秘东莞人的性格密码,并采写出版了《东莞人:讲出自己的故事》一书。李教授在此书序言中概括说:“莞商乃至东莞人,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升了富了不变形,就是说无论或发财,他们还是该干吗就干吗,以前啥样儿还啥样儿,不像我常常在其他某些大城市所看到的那样,一旦升了、富了,就变着法儿地显摆,生怕人家不知道,一个个要么目中无人,要么器宇轩昂,好像一定要镇住你而后快似的。”
这个评价,笔者认为是恰当的。有一个事实可有力证明,东莞的富豪发家前大多是农民,但他们从不讳言自己的出身,无论是面对,还是普通市民或,他们都坦言事实。比如龙泉的张佛恩,“我原来是开拖拉机的”;宏远的陈林,“我是种田出身的农民”;鸿福的梁锦枝,“全东莞都知道我原来是卖咸鱼的”……
采访中,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莞商说:“我农村出身,只读过小学,打过工,要过饭……”话语坦诚,让笔者内心极受震动:一个商界大亨,时刻铭记自己的疾苦,并且毫不掩饰,实属率真而难得。
这个社会,有太多表面光鲜亮丽的人,却在使尽浑身解数竭力掩饰自己曾经暗淡的过往以“洗白”自己,以塑就原本就是尊贵命的形象。
而眼前这个亿万富翁,却在并不熟悉的笔者面前,三言两语之间,便自然地提及自己的贫寒出身及悲苦经历,眼眶里竟然泛起了感慨的泪花。此情此景,让人动容。
相信真正熟悉东莞的人都知道,在东莞你很难凭借穿衣打扮、座驾乃至气质来判定谁是富人。因为他们拥有的财富,根本不需要通过这些外在的东西来彰显。甚至如果你某天穿得西装革履的出门,朋友也许会好奇地问道:“你什么时侯改卖保险(做直销)了?”原来,在东莞,只有推销员才会穿得一本正经,其他人都穿得随随便便,干净舒适便可。可某些大城市,就听说有不少人为装阔而借钱或贷款买悍马、虎,人借车贵。这在东莞人看来纯属“戆居”。
探秘东莞人为何“升了富了不变形”,李教授认为这与他们在上的某些传承和坚守密不可分,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:一是重情义;二是诚信;三是勤力(比勤奋更加卖力);四是低调谦虚;五是务实;六是包容并蓄。笔者也试图为莞商“厚德务实,敢为人先”的形成进行探源:岭南历史文化的哺育,海洋文明的塑造,家风家教的传承,移民文化的助推,经济发展的促动,性格个性的养成。
遗憾的是,似乎有太多的人对东莞及莞商存在和:东莞靠剥削廉价劳工发家,东莞老板没文化,莞商是暴发户。各种道听途说、、似是而非的嘲笑与,此起彼伏。以至于过去很多人一听到“东莞”这个名字时,一般都会暧昧地对视一眼,会心地怪笑或坏笑几声。
2014年年初,《中国青年报》著名评论员曹林撰文说,以前他也是这样,听到东莞时也会这样暧昧地坏笑,但当他有一天看到一条关于东莞的新闻后,便意识到这种暧昧坏笑会在无形中给东莞人带来。这条新闻说,现在不少在东莞工作的人都不敢跟家人说在东莞打工,而是含糊地说“在广东打工”—在这里工作的女白领,更是竭力避免提这个名字。一些到东莞出差的人,也不敢跟家人说到这里出差。原因很简单,害怕外人的想象力,担心外人那怪异的目光和暧昧的坏笑或怪笑。
其实,很多人只是把这当成一种调侃和玩笑,但没想到这种像病毒一样的玩笑,在东莞里投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阴影,更给那些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“的绝大多数”带来了许多有形无形的。
千百年来,莞商源远流长,但它的历史、文化、商道等却没有被系统地去挖掘和提炼。相反,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关于东莞及莞商的传言与疑问:东莞凭什么创造出这么多的经济奇迹?莞商为何会有这么多人上了富豪榜?(据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,至少15名富豪与东莞有关)莞商为什么如此低调?莞商是没文化吗?……
莞商是一群特别务实的人。广东人的务实是出了名的,而莞商可以归入广东人里最务实的那一群之中。莞商不喜欢过于宏大的叙述,不喜欢大鸣大放,不喜欢出风头、抢镜头,他们在实践中喝到了“头啖汤”,得到了最大的实惠,这就够了,着实是“有肉藏在碗底里”。所以,他们宁愿生活保持着一种平稳而恒久、不急不躁、细水长流的状态。莞商有着最务实的观,就像抗击“”的英雄钟南山院士所说:“做好自己的事情,就是最大的。”
莞商是一群特别勤奋的人。东莞人有一句名言叫“顶硬上”。这是明代莞人袁崇焕的口头禅,也是莞商的核心价值之一。只要认准了方向,他们自有一种“铁打心肝铜打肺,立实心肠去捱世”的毅力,无论有多难走,硬着头皮也要走。20世纪80年代初,洗脚上田的莞商,,扯起大旗,毅然上,充当起开先锋。他们开基创业,修公、建码头、盖厂房,招商引资、铺搭桥、手胼足、艰苦打拼,创造了“东莞奇迹”。
莞商是一群特别敢闯的人。在谈论广东人的性格时,人们常会提到“敢为天下先”。这也是莞商一种鲜明的文化。东莞不是经济特区,却义无反顾地充当起的“排头兵”“桥头堡”,莞商用他们的铁肩,扛起漫天的风雨。中央和省里没有给予的政策,东莞全力去争取;中央和省里已经给予的政策,东莞用足用透。正是在“敢为天下先”的的推动下,莞商办起了全国第一家“三来一补”工厂,并由此起步,发展成“世界工厂”,以至于“东莞一塞车,全球都缺货”。
莞商是一群特别低调的人。务实的东莞人不太懂得争“话语权”。福建人陈振龙在明代引进了番薯,又是请推广,又是著书立说,又是盖先薯祠,大锣大鼓地宣传,还请历史学家详加考证,描画出番薯从福建传向北方的线图,弄得满天下的人都以为福建人是种番薯的鼻祖。
其实,闽人引进番薯比莞人晚了十几年。可东莞直到2011年,才在虎门为引进番薯第一人的陈益立了一尊塑像。由此可见,莞商之低调,由来已久。
在胡润的中国富豪榜上,东莞与深圳、广州、、武汉等地并称为中国富人聚集地,但唯独东莞让胡润大感头痛,他对记者诉苦说:在对广东富翁的调研中,东莞的难度最大,主要是东莞富翁太低调。事实上,那些被列上胡润富豪榜、福布斯富豪榜的东莞富商,几乎没有一个是乐意的,张茵、莫浩棠等上榜莞商甚至还发律师函表示,更不用说主动配合了。
(卢忠光,现任职于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,曾出版专著多部。其所著长篇报告文学《东莞商帮》,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)
推荐: